前段时间,有人在网上发了这么一张截图,说自己使用的小说软件“读取了手机相册中保存的身份证照片,调用前置相机拍摄了用户照片并用这些信息注册了小额贷款。最终还是国家反诈中心的主动拦截下才保住了钱财,该用户最终也卸载了这个名为“笔趣阁”的软件。尽管事情真伪无法验证,但当小雷在把这张图发到群里时,同事们的讨论重点却发生了偏差:根本没有人在意这个差点就被蒙受损失的“受害者”,反倒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笔趣阁”这个软件上。用笔趣阁在不同品牌内置的手机应用商店或网页中搜索,我们能搜到二十多个不一样的笔趣阁。那么问题来了,谁才是真正的笔趣阁?谁是笔趣阁,我无所谓?谁才是笔趣阁,这个问题有点难以解释。但要说笔趣阁是谁,这个问题就很好解释了。笔趣阁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盗版网络小说阅读平台,依靠其盗版作品免费阅读吸引了大量用户。根据业内调查,2018年网络文学盗版导致的损失高达60亿元,是当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均年工资的7.26万倍。而本文的主角笔趣阁,就是其中一个侵害了作者权益的盗版小说网站,“免费”也只不过是掩饰违法事实而用的幌子。笔趣阁网站运营人李某某和技术支持刘某某以广告联盟的形式,更是获利数十万元。2019年,经阅文集团的举报,笔趣阁等一批盗版网站被关停,李某某和刘某某也分别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两者罚金共计18万。尽管判决生效后,最初的笔趣阁已被勒令正式关停,但对读者来说,免费看盗版小说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在笔趣阁被灌顶后,多个躲过了法律制裁的盗版小说网站纷纷以笔趣阁的名号推广自己的网站,从而吸引读者的关注,从而赚取广告或其他形式的经济收益。举个例子,笔趣阁在2019关停后,网络上仍存在上百家以笔趣阁为名的盗版小说阅读网站。因其屡封屡现的缘故,网文业内也有“打不死的笔趣阁”的叫法。当然了,这些打着笔趣阁名号的网站说不定还真有笔趣阁“原班人马”打造的网站,但从这些网站的表现和体验来看,这些“笔趣阁”是真是假其实根本没有所谓,彼此之间的差距也只是广告的多和少而已。换句话说,App Store或应用商店中那些所谓的笔趣阁,其实都不是原本的笔趣阁。只不过原本的笔趣阁已经被关停,所以应用商店中的那些笔趣阁,从盗版的理念上讲也都是笔趣阁。从这个角度看,笔趣阁作为一个盗版小说,最后的结局居然是被其他网站盗版,也算是完成了盗版的轮回了。盗版小说大环境不过话又说回来,为什么这些盗版网站“野火烧不尽”呢?没错,都是钱的问题。盗版小说之所以难以根绝,大致可以分为两大原因:市场需求和打击难度。首先是市场需求,也就是对盗版小说的需求问题。无论国内还是海外,“免费”永远是盗版资源的最大的招牌。可能有人会将盗版泛滥归咎于“国人没有版权意识”,但从网上那些打着韩文字幕的枪版电影或那些俄文文件名的盗版游戏来看,盗版并不是我国的“特产”。即使是所谓版权保护法案健全的美国和英国,各类盗版串流服务也是层出不穷,不愿意为虚拟内容花钱,这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共识”。根据阅文集团2021年初发布的2020财报,公司2020年营收85.3亿元,毛利42.3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平均月付费用户有1020万人,付费率稳定在4.5%。而在2019年,这个数字同样也是4.5%。换句话说,尽管付费用户相比去年多了40万,阅文每年有超过95%的用户,也就是超过两亿用户选择“白嫖”小说。至于打击盗版的难度,说到底其实也同样是钱的问题。为了逃避监管,绝大多数盗版小说网站都会将服务器建立在海外。对品牌来说,海外取证成本太高,维权所需的时间太长。如果盗版平台没有对版权方造成太大的经济损失,在法律上“主动出击”反而是更不划算的选择。与其将盗版扼杀在襁褓中,倒不如等盗版网站发展壮大后再一网打尽,这也是针对盗版的维权通常会“养肥”再处理的原因。App Store该不该管?话题回到笔趣阁身上,尽管笔趣阁本尊在2019年就被法院处理了,但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App Store上看到十多个笔趣阁的“化身”。要知道App Store的严格审核一直是苹果津津乐道的“卖点”,从理论上讲,这种“秽土转生”的笔趣阁App根本不可能在App Store上架。但实际上,即使是苹果App Store也会受到山寨应用的骚扰。可能有人会认为笔趣阁没有自己的App,这些山寨应用其实也无伤大雅,苹果没有必要肃清。然而前段时间Wordle的例子证明苹果并不是这么想的。前段时间,拼字游戏Wordle在Twitter上走红,App Store和Play Store的排行榜上也能看到Wordle的身影。但问题是,Wordle是一个网页游戏,它既没有广告,也没有本地客户端。也就是说,App Store上那些需要花钱订阅的所谓Worlde,其实都是盗版的山寨应用。但这些“类Wordle”的结局就没有笔趣阁那么好了,在苹果对山寨应用的打击活动中,苹果第一次对这个“没有App”的网站站台,下架了一系列以Wordle为蓝本的山寨游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App Store的权威性。但在笔趣阁面前,这种“权威性”看起来却显得有些儿戏了。要知道苹果对App Store的严格管理一直是苹果不开放第三方支付渠道的主要原因,而笔趣阁的例子恰恰就证明了苹果“拿钱不做事”,更应该开放第三方支付生态。但如今苹果还在以各种方式拖延时间,没有开放第三方支付渠道。苹果来说,“选择性执法”可能只是出于自己品牌声誉的考虑。但对消费者来说,App Store上的“笔趣阁”只会进一步引起用户的反感。当用户的反感形成了足够的力量后,App Store支持第三方支付渠道,也将成为板上钉钉的事。